普利森集团:科技+人才“双轮驱动”,为百年企业注入“长青”活力

Connor Binance官方网站 2025-09-29 4 0

普利森集团:科技+人才“双轮驱动”,为百年企业注入“长青”活力

鲁网8月26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李安琦)8月26日,德州市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记者见面会第四场,聚焦高端装备产业链,邀请山推(德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俊峰,德州恒力电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方正,山东普利森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传杰,德州欧瑞电子通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燕,以及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促进中心主任刘红出席。

普利森集团:科技+人才“双轮驱动”,为百年企业注入“长青”活力

山东普利森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传杰

山东普利森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40年,产业涉及机床、铸造、职业教育和非机床产品(制造类和服务类)四大板块,主导产品有大中型普通车床、数控车床、重型车床、深孔类加工机床、智能生产线、龙门加工机床、加工中心等。是国家机床行业重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重点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连续21年入选“中国机械500强”。

多年来,集团公司始终坚持“高门槛、高科技含量”产品研发原则,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了深孔精密加工技术、大型数控车床多轴复合技术、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等一批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生产的新型高效深孔加工机床、大型精密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等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技术和市场占有率均属国内领先水平。

展开全文

数智化、绿色化是装备行业转型的重点,请问普利森集团在生产环节上做了哪些改造和创新?投入成本和长期收益是如何平衡的?

卢传杰:

普利森集团在深化绿色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环节的技术改造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并通过成本与收益的动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生产环节改造与创新

一是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开展绿色改造、提升装备水平,让企业提质增效。投资5000多万元,实施了10吨冲天炉煤改电项目、进行了生产环境升级改造、新上了喷漆环保设备、热处理设备等,实现清洁生产用于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适应了新常态下的环保要求,成为机床行业绿色发展的领跑者。

二是优化生产工艺与设备,通过持续的技术改造和工艺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例如,自制箱体类零件多轴同步加工专机、盘套类零件智能加工单元,自主研发深孔刀具自动在线监测系统、深孔钻床油雾收集装置、铁屑收集且自动甩油装置等等,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通过绿色技术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是推进产品与技术迭代升级,巩固大型车床复合加工和深孔机床精密加工技术制高点,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集团制定了“抢占高端机床装备新高地”战略,加大高效精密数控机床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向高端化、高附加值方向升级,包括研发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高效智能深孔加工机床等,多项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坚持成本与收益的平衡策略

一是阶段性投入规划,通过初期投入集中于关键环节(如环保设备、智能化控制、深孔加工刀具等),并严控成本,后续通过产能释放和效率提升逐步回收成本。

二是注重长期收益:凭借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竞争力,推进机床数控化与自动化,占据高端市场份额,实现规模化生产。公司通过绿色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年生产机床达到3000余台,数控化率占比80%,其中高端机床占总销量的75%以上。产品覆盖多个重点领域,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经济效益。

综上,集团公司通过数智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性能,以绿色化理念优化生产流程,实现了成本与收益的动态平衡,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请问普利森集团“十四五”以来,在技术创新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成果如何?

卢传杰:

近几年来,公司继续坚持“双高”研发原则,对市场进行战略定位,优化升级传统产品的同时,聚焦“专、精、特、新”,培育企业新的增长点。在技术创新举措方面,有以下四点:

一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公司每年确保拿出销售收入的6%以上用于投入技术研发,近三年投入超亿元。公司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收获了累累硕果:仅2023-2024年研发的新产品就有16个通过省级鉴定,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累计获得专利112项(其中发明专利56项);起草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4项;有13个新产品入选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名录;有4个产品入选“山东精品装备名录”。

二是实施“小而强、精而专”的发展战略。围绕“专精特新”做文章,加大深孔高效精密加工技术攻关力度,研发六十四轴辊体数控深孔钻床、内孔膛线数控拉削机床、油缸加工专用数控机床等系列产品,同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解决方案,产品及刀具实现了国产化替代,解决了国外设备的“卡脖子”问题,以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压自动涨缩镗刮滚组合刀具为例,市场售价是国外同类刀具的1/5-1/8,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

三是多措并举激励科技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公司严格落实技术人员行为规范,强化技术人员的两个“质量担当”,有效推进“首席设计主管”聘任制,对“技术进步提高项目”定期进行奖励,培养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勇于担当的科研队伍,形成技术人员均在技术带头人带领下积极开展各项创新活动的新局面。

四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合作。与山东大学、西安交大、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等建立密切联系,充分利用院所研发平台、人才等优势,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攻克多项技术难题,使机床产品由数字化、信息化向着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级多个重点研发工程项目,进一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打造装备精品,提供超值服务。

普利森集团作为业内老牌机床企业,能够保持“长青”,背后的密码是什么?

卢传杰:

山东普利森集团至今已经走过了85年的发展历程,老牌机床企业能够保持“长青”,背后的密码是“常新”。企业“常新”,不仅要有创新的意识,更要有创新的人才。

普利森集团实施了人才强企战略:针对技术人员,集团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对有创新成果的技术设计人员进行培养和奖励,通过制定、实施《关于聘任首席设计主管的决定》、《关于对集团技术进步提高项目进行表彰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集团内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针对一线工人,通过实施“冠军级工匠”、“星级员工晋级”工程,让善钻研、求创新成为每一位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阶梯。目前,公司拥有“冠军级工匠”及后备人员44人,星级员工130人,高级技师290人,保证了一线核心队伍的稳定和关键技术的传承。企业有30余人获评了省、市级工匠及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集团生产一线“冠军级工匠”及“星级员工”,全部来自集团公司自己创办的高级技工学校。德州普利森高级技工学校始建于1958年,60多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学以致用”的办学宗旨,发挥“校企一体”办学优势,依托普利森工匠学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办学探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创新实训教学模式,产业与专业高度对接融合,教学与生产融为一体,教学场地有机转换,老师教学与师傅授技无缝隙衔接,真正实现了“校中企,企中校”的办学模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的专业技能人才。

人才“常新”、产品“常新”,为企业“长青”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下一步普利森集团将进一步加强管理、销售、技术、生产一线骨干这“四支队伍”的建设,瞄准高端机床主机以及关键核心技术,坚持“高门槛、高科技含量”产品开发原则,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推进高精度机床自主可控,以创新为动力,为百年企业注入“长青”活力。

评论